井巷中采用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或鋼絲繩芯帶式輸送機運送人員時,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
井巷中采用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或鋼絲繩芯帶式輸送機運送人員時,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
(一)在上、下人員的20m區(qū)段內(nèi)輸送帶至巷道頂部的垂距不得小于1.4m,行駛區(qū)段內(nèi)的垂距不得小于1m。下行帶來人時,上、下輸送帶間的垂距不得小于1m。
(二)輸送帶的寬度不得小于0.8m,運行速度不得超過1.8m/s。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的輸送帶繩槽至帶邊的寬度不得小于60mm。
(三)乘坐人員的間距不得小于4m。乘坐人員不得站立或仰臥,應面向行進方向,并嚴禁攜帶笨重物品和超長物品,嚴禁撫摸輸送帶側(cè)幫。
(四)上、下人員的地點應設(shè)有平臺和照明。上行帶下人平臺的長度不得小于5m,寬度不得小于于0.8m,并有欄桿。上、下人的區(qū)段內(nèi)不得有支架或懸掛裝置。下人地點應有標志或聲光信號,在距下人區(qū)段未端前方2m處,必須設(shè)有能自動停車的安全裝置。在卸煤口,必須設(shè)有防止人員墜入煤倉的設(shè)施。
(五)運送人員前,必須卸除輸送帶上的物料。
(六)應裝有在輸送機全長任何地點可由搭乘人員或其他人員操作的緊急停車裝置。
(七)鋼絲繩芯帶式輸送機應設(shè)斷帶保護裝置。
【解讀】本條是用鋼帶機或鋼絲繩芯膠帶輸送機運送人員時的有關(guān)規(guī)定。
上下人員的20m區(qū)段內(nèi)輸送帶至巷道頂部的距離不得小于1.4m,這是人彎腰可以行走的高度。人是在膠帶以1.8m/s的速度運行時上下膠帶的,行駛區(qū)段的垂直距離和下行帶乘人時上下帶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m,是人體坐姿的高度,再近就不便乘坐了。
輸送帶的寬度不小于0.8m,是考慮乘坐安全,太窄了一跑偏膠帶就立起來了,無法乘坐。速度不大于1.8m/s是考慮上下膠帶時安全,速度高了,上帶時找不準人體慣性與膠帶速度的配合,不是上得過快,子被膠帶挫傷,就是上的速度慢了,上去就被拉翻。同時運行途中有膠帶脫槽,縱向撕裂,可以隨時跳下,速度快跳下會傷人。如果輸送帶繩槽至帶邊小于60㎜,當不自覺地手扶帶邊,經(jīng)過托繩輪時,手指被擠壓在托繩輪和鋼絲繩之間將被碾壓折斷。
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或鋼絲繩芯帶式輸送機運送人員時,乘坐人員的間距不小于4m。因為在下膠帶時,如果距離太近,前面的人沒等離開,后面的人要下沒地方站,下不來,被拉到卸載點發(fā)生危險。
輸送機膠帶距巷道頂板高度不固定,有時較高,有時較低,還有棚梁、錨栓、管線及電纜等雜物,不能因某一段巷道較高就在膠帶上站立,運行中會被碰傷。仰臥看不見運行前方,一旦發(fā)生有脫槽、跑偏等特殊情況,無法立即拉停車信號,也無法采取自救措施,因此必須面向行進方向,并時刻注意膠帶運行情況。
攜帶較重和超長物品上、下膠帶,會因其慣性掌握不好上、下膠帶的速度,超長物品更不便于上、下膠帶,遇有脫槽、跑偏等情況,更易傷人。
運送人員前,必須卸除輸送帶上的物件,防止人員乘坐時太高,運行中碰傷頭部,也防止因脫槽和斷帶時埋人。
鋼絲繩芯帶式輸送機運量大、運距長,膠帶張力很大。膠帶接頭采用鋼絲繩搭接,橡膠硫化熱補方式粘接,如果搭接長度不夠,硫化貼接質(zhì)量不好,會使接頭強度下降,在運行中或啟動時,會因張力過大而斷帶。如果沒有斷帶保護裝置,斷帶后繼續(xù)運行,會造成大量貨載和膠帶堆積,甚至堵滿巷道,擴大了事故影響,增大了影響生產(chǎn)時間和處理難度,因此鋼絲繩芯帶式輸送機,應設(shè)斷帶保護裝置。
為了人員上下輸送帶時的安全,規(guī)定了上下人員地點要有照明和平臺,平臺寬不小于0.8m,長不小于5m,并有欄桿。由于慣'性作用下帶后要在平臺上向前走幾步,有手扶欄桿比較安全。如果手持重物或超長物品不便上下,強行上下會發(fā)生危險,所以手持重物或超長物品不許乘坐帶式輸送機。一旦有人到位沒下來,超過2m有越位保護開關(guān),人體觸碰會自動停機,防止將人拉進煤倉。
當運行途中發(fā)生膠帶脫槽、縱向撕裂等意外情況,可能由于位置高,環(huán)境不好不能跳下,必須有隨時可以操作的緊急停車裝置。
1986年2月25日,徐州礦務局夾河煤礦綜采隊送飯工經(jīng)過膠帶機時,將飯包、茶桶放在膠帶上,擅自打點開車,然后停車在膠帶上走,正好出煤開始膠帶運行下不來,摔入煤倉受重傷。